認識腸病毒
腸病毒係濾過性病毒之一種,可分為克沙奇病毒A群、B群、小兒麻痺病毒、依科病毒及其他腸病毒。此種病毒世界各地均有,常於夏季、初秋流行,可經由接觸病人的口鼻分泌物、糞便、飛沫等途徑傳染,多發生於5歲以下之小孩,雖有成人個案,但很少見,人群密集處,易發生流行。
5歲以上之小孩被腸病毒感染之後,大多數並無臨床症狀或臨床症狀極為輕微,而大部分病例過了幾天之後即會自然痊癒。典型症狀為口腔、手掌、腳掌出現水泡、潰瘍,可能合併發燒,病程為7~10天。3歲以下小孩比較容易發生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,極少數個案可能因未及早發現病情或延遲送醫,導致心肌炎等併發症甚至死亡,要特別小心。
預防腸病毒感染注意事項
由於腸病毒型別很多,無法得過一次就終身免疫,而且目前並沒有疫苗可以預防(小兒麻痺除外),又可經口、飛沫及接觸等途徑傳染,控制不易,故應注意下列預防方法:
一、高危險群:三歲以下小孩要特別小心,有較高比率得到腦炎、類小兒麻痺症候群或肺水腫,因此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,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幼童。
二、由於三歲以下嬰幼童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,且本身無行為自主及管理能力,容易經由大人摟抱、親吻,或與其他孩童遊戲互動時感染腸病毒,家中有幼童的家長,應注意自身及環境衛生,自外面回家時,在摟抱、餵食幼兒前,務必更衣洗手,做好個人衛生,以降低家中嬰幼童遭受腸病毒感染的機會。
三、增強個人之免疫力:注意營養、均衡飲食、適當運動及充足睡眠以增強個人的免疫力。餵食母乳,也可提高嬰兒抵抗力。
四、加強個人衛生:正確且勤加洗手遵守「濕、搓、沖、捧、擦」五步驟,正確洗手,以預防自身感染,及避免藉由接觸傳染給嬰幼兒。
伍、注意環境衛生:保持環境清潔及通風。
六、避免接觸受感染者:避免出入過度擁擠之公共場所,不要與病患(家人或同學)接觸。
七、如有疑似腸病毒感染症狀請儘速就醫。
八、家中有病患時應注意:
(一)小心處理病患之排泄物(糞便、口鼻分泌物),且處理完畢應立即洗手。
(二)多補充水分,學童儘量請假在家休息,以避免傳染給同學。
(三)對家中之第二個病患要特別小心,其所接受的病毒量往往較高,嚴重程度可能提高。
腸病毒消毒方法
1.消毒方法的選用:
(1)腸病毒對酸及許多化學藥物具抵抗性,如抗微生物製劑、清潔消毒劑及酒精,均無法殺死腸病毒。
(2)醛類、鹵素類消毒劑(如市售含氯漂白水)可使腸病毒失去活性。
(3)腸病毒於室溫可存活數天,4℃可存活數週,冷凍下可存活數月以上,但 在50℃以上的環境,很快就會失去活性,所以食物經過加熱處理,或將內衣褲浸泡熱水,都可減少腸病毒傳播。
(4)乾燥可降低腸病毒在室溫下存活的時間。
(5)紫外線可降低病毒活性。
2.含氯漂白水之使用方法(使用時請穿戴防水手套並注意安全):
(1)一般環境消毒,建議使用500ppm濃度之漂白水。
(2)針對病童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之物品或表面,建議使用1000ppm之漂白水。
(3)以泡製500ppm含氯漂白水為例:
a. 取巿售家庭用漂白水(濃度一般在5到6%)5湯匙(一般喝湯用的湯匙, 約15至20cc)。
b. 加入10公升的自來水中(大寶特瓶每瓶容量1,250cc,8瓶即等於10 公升),攪拌均勻即可。
3.環境消毒重點:
(1)不需要大規模噴藥消毒。
(2)只需對於常接觸物體表面(門把、課桌椅、餐桌、樓梯扶把)、玩具、遊樂設施、寢具及書本做重點性消毒。 (3)清洗完畢的物體可移至戶外,接受陽光照射。
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前兆病徵自我檢查表
大多數人在感染腸病毒後,約7至10天即能痊癒,但是有極少數的人感染腸病毒後,會出現嚴重併發症,如腦炎、腦膜炎、急性肢體麻痺症候群…等。另外,根據研究資料顯示,若家中有第二個幼兒感染腸病毒時,要特別小心注意其病情的發展,因為第二個病患所接受的腸病毒之病毒量往往較高,其嚴重程度可能提高。
目前國內對於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已有很好的治療方式,因此,若家中幼兒感染腸病毒時,自症狀開始後7天內要特別注意觀察病童是否出現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(如下表所列者),並迅速送往大型醫院就醫,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,避免小孩病情惡化。
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前兆病徵
|
嗜睡、意識不清、活力不佳、手腳無力
除了一直想睡外,病童顯得意識模糊、眼神呆滯或疲倦無力,原來活潑的小孩會變得安静不想動,但發燒本身就會影響小孩活力,所以上述症狀的判斷應以體溫正常時的精神活力為準。
|
肌躍型抽搐(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)
通常是在睡眠中時出現被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,隨著病情變化嚴重時,在清醒時也會出現。另外,病童可能因肌躍型抽搐抽症狀而變得無法入眠。
|
持續嘔吐
嘔吐可為腦壓上升的症狀表現之一,嘔吐次數愈多愈欲要注意,尤其是伴隨嗜睡、活力下降,或只有嘔吐而無腹痛、腹瀉等腸胃炎症狀時,需要特別注意。
|
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
小孩安靜且體溫正常時,心跳每分鐘120次以上。
|